然后很多同学找到我说人群差不多会圈一点了,但是不知道如何应用更好。我也思考了一下,确实很多同学跟着公开课学习,看到什么学习什么,没有个具体的串联思路,那么今天我们就根据人群这个点,结合到购物触点来说下一些玩法。同时在购物触点方面觉得有难点的同学,也可以一起看下。
一、购物触点是什么?
购物触点是一款:贯穿了“逛”和“买”的场景,并且将资源位分为:购物前、购物中、购物后3个大场景,针对不同需求定向投放的工具。同行这句话的定义,其实可以看得出来,我们主要是针对不同场景不同需求定向投放,那么就可以理解为触点主要玩的是溢价策略。这里我们根据不同的营销场景,不同溢价,把流量分发匹配给不同的买家页面上。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理解为触点的玩法主要针对的是区分的溢价以及针对不同的场景及人群,这样符合京东定义的玩法效果肯定不会差。
二、购物触点应该如何投放
刚才我们分析到的主要是玩场景和人群的溢价策略,一般我们投放就是设置溢价比例,但是很多人并不会设置,溢价太高或者太低都没有效果,经常是光烧钱不转化。这里我们需要做的是把场景和人群做到有效结合,同时结合溢价玩法把控成本。很多同学触点做不起来主要就是因为给的溢价太高,或者基础太高溢价太低,计划一开烧钱就相对比较高,然后慢慢降低价格,又导致流量下滑严重,长此以往,店铺怎么可能做的起来呢?
这样说完相信很多同学头脑当中已经有个了大概的构思了,那么再来跟着我看下具体的方法,看看自己想的和我说的有没有什么出入。
第一个:购物前;购物前的流量包主要是在首页的这些流量,这里的流量相对较大,很多同学都会把溢价放的相对比较高,其实不然。这里我们要理解场景,触点的购物前主要是以拉新为主,没必要话太多的费用在这里,要理解的一个点是我们推荐位的流量都遵循一个原则叫千人前面,这边能看到我们推荐位的客户大部分都是浏览过和我们产品同类型产品的客户,他们并不着急购买,只是处于浏览阶段,所以我们只需要有展现就好。
第二个:购物中;购物中的流量包主要是在商详页、购物车页面以及已关注商品列表页。这里的浏览相对比较精准,都是一些加购过的客户或者是正在浏览同类型产品的客户,购买意图会很强,同时也会比较容易转化,所以购物中的溢价相对就可以做的高一点。
第三个:购物后;这里主的流量包主要是在支付成功页面或者订单详情页,一般我们可以不用开启,尤其是一些复购周期相对较长的产品。如果一定想开这部分流量,建议是可以重新圈定一部分人群,主要是一些互补性强的产品人群,针对这部分人群单独去开一个购物后的计划。
三、溢价策略应该如何把控
上面讲到的是具体每个流量包应该如何去把控溢价,不过我们也提到了需要把控成本,那么成本具体如何去把控?这里我们需要了解到购物触点的扣分计算方法:最终出价=基础出价*(1+流量包溢价系数)*(1+定向人群溢价系数)* 计划分时折扣系数。
人群为例,我们基础出价、流量包溢价及时段折扣不变的基础情况下,我们主要需要变更的就是人群溢价,那么需要控制最终出价只需要对应调整人群溢价即可,这样是最简便的方式,所以在我们有相对精准人群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方法精确把控这部分人群的流量,达到收益最大化。
这里还要注意的点就是我们只能定向不要关闭,有助于我们挖掘人群画像(之前人为干扰较多的除外),所有的溢价可以调整尽量不要关闭,否则对计划也有很大影响。